分享到:
新基建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。作爲先進的智能科技和賦能智慧經濟的基礎設施,新基建一頭連着巨大的投資需求,一頭牽着不斷升級的消費市場,對穩增長和促轉型起着重要的作用。可以預期,新基建必將激發經濟發展新動能。
從短期來看,新基建能快速擴大有效投資,爲相關行業帶來就業崗位的增長與補充,進而促進消費,彌補傳統基建與消費人羣需求錯位的現象;從中長期來看,AI、5G、雲計算等一套組合拳有助於實現精準感知、在線處理和智能決策,突破產業發展的瓶頸,從而釋放效率紅利,實現企業的提質增效,創新商業模式。
從具體細分產業看,我國未來將全面推進“互聯網+”,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。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,電商網購、在線服務等新業態在抗疫中發揮了重要作用,要繼續出臺支持政策,全面推進“互聯網+”,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。預計到2023年,中國經濟一半以上將實現數字化,大量新型企業將應運而生,互聯網科技產業將有更大的作爲。
從2019年加快推進“互聯網+”,到2020年全面推進“互聯網+”,“互聯網+”的作用被更加強調。數字經濟是由互聯網產業高速發展帶來的新經濟模式。世界經濟論壇給出過一個研究數據:數字化程度每提高10%,人均GDP增長0.5%至0.62%。自2017年數字經濟首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,其作用日益凸顯。尤其是今年以來,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,在大多數行業受到衝擊的前提下,電商網購、在線服務等互聯網新業態在抗疫及復工復產中發揮着重要作用。
此外,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還明確指出,促進人才流動,培育技術和數據市場,激活各類要素潛能。關於數據市場,早在今年4月9日公佈的《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》,已經把數據明確爲一種新型生產要素,提出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。然而,目前由於數據所具有的外部性、非結構性、非標準化等特徵使得數據的權屬界定、價格形成、交易流通、開發利用等各個環節均存在諸多待解決的問題和挑戰。
展望未來,數據要素的市場化需要政府引領,推進政府數據的開放共享,充分釋放數據要素的轉型帶動作用。此外,還需要將數據利用到實際中去,充分體現數據的真正價值。
新基建不僅本身蘊藏着巨大的經濟發展能量,還將對我國製造業產業升級提供技術支持。政府工作報告強調,推動製造業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。發展工業互聯網,推進智能製造。其中,工業互聯網”已是第二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,並從“打造工業互聯網平臺”,提升爲更加全面的“發展工業互聯網”,這也意味着國家對於工業互聯網建設的推動和支持力度不斷加大。預計智能製造業將由點狀突破向區域製造業提升邁進,由基礎條件好和需求迫切的行業向更多製造業細分行業擴展。(文章來源:《經濟參考報》)